联系我们

地 址:湖北省鄂州市司徒工业开发区
电 话:0711-3893611 3893622
吴先生:13971982796
传 真:0711-3853469
邮 编:436000
网 址:www.ztxj.net
邮 箱:ztxj@ztxj.net
新闻动态
国外巨头垄断中国市场,燃气发电设备国产化任重道远
OFweek工控网讯:目前,我国大部分已建、在建项目的天然气发电机多来自国外巨头,美国GE、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公司凭借先进设备和技术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同时,我国天然气发电设备需承担高昂维修费,如上海漕泾天然气发电厂建成后,仅2009年~2011年间,即为检修维护花费了3.83亿元,这已超过其总投资的13%。
不经意间,燃气发电设备成为国产化道路上的又一个聚焦点。
在7月底举行的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上,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坦承,我国每年进口的重大技术装备都在3000亿美元左右,与国内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的总额相比初步测算是1.37:1,但关键部件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发展,高端装备的元器件等也依赖进口。另外,我国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还比较缺乏,龙头企业在规模上,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与欧美一些大集团相比,还难以望其项背。
在此背景下,燃气发电设备的国产化之路,远非坦途。
国产中小燃气发电设备实现出口
“燃气发电有两种主流设备,一种是燃气轮机,这和航空发动机类似,一种是燃气内燃机,有点像汽车发动机。燃气轮机适合大功率发电系统,一般电站容量在10兆瓦以上,单机功率大于5兆瓦。燃气内燃机适合中小发电系统,容量多在10兆瓦以下,单机功率小于2兆瓦。现在,燃气内燃机技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国内对燃气内燃机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核心部件生产能力的突破,迫使进口燃气内燃机价格下跌了50%以上,同时进口设备配件费用也大幅降低。在燃气内燃机领域,‘洋品牌’的垄断局面已不复存在。”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胜动集团”)销售副总监于海滨说。
今年年初发布的《燃气发电安全监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燃气发电企业共有150余家,燃气发电机组600多台(套),总装机容量4027.8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3.52%。其中,F级、E级等大中型燃气机组132台(套),369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90%以上,E级以下(B级及轻型)小型燃气发电机组虽然数量多,但装机容量小。
在中小燃气发电设备方面,国产品牌其实已具有相当实力。进入21世纪以来,以胜动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厂家依托原有的柴油内燃机生产、研发基础,迅速推出一批燃气内燃机产品。比如在低热值、变浓度、高含氢等燃气领域,胜动集团实现了与国外同步研究,使得“胜动”机组对这类燃气的适应性超过了进口机组,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批量进入东南亚、东欧和南美地区。近年来,欧美和日韩的企业也开始前来采购我国低热值燃气内燃机到本国使用。
“尽管目前国产燃气内燃机综合性价比优于进口产品,但在自动化管理技术、发电效率以及整机技术水平方面,全面赶超进口机组尚需时日。何况国内基础工业薄弱,核心材料和热处理技术、高精度加工能力等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于海滨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燃气轮机研究院院长蒋洪德指出,作为一种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消化吸收前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自主设计、试验和制造燃气轮机,开发出了200千瓦~25000千瓦多种型号,但在重型燃气轮机方面,到目前为止,核心技术仍掌握在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手中。
上一篇: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港务区车辆基地燃气锅炉设备采购项目 下一篇:燃气发电设备国产化:重型燃气轮机亟待产业化 (1) |